本文共 551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8 分钟。
AI前线导读:
2018年双十一,阿里当日成交额再创新高,达到了2135亿元,而双十一产生的物流包裹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10.42亿,1亿包裹签收时间从2013年的9天缩短到2018年的2.6天;一周送达超过11亿个包裹,相当于2006年中国全年的快递业务量。这背后依靠的正是菜鸟打造的智慧物流网络。
2016年菜鸟开始谈智慧物流,并提出了“未来五年智慧物流会进入加速期”的说法。2017年,阿里表示未来五年继续加持1000亿投入,加大布局新零售与物流全球化。作为与零售、金融并列的“商业基础设施”,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在成立的四年间已经建构了一张数字化、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物流网络干络,以支撑全社会的商品配送需求。在1000亿未来的背后,有哪些技术实践在推动着智慧物流的发展?为什么阿里这么看重物流并成立了菜鸟网络专门攻克这一领域?近两年菜鸟在智慧物流取得了哪些新进展?带着这些问题,AI前线采访了菜鸟网络CTO谷雪梅老师。
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AI 前线”(ID:ai-front)
未来属于产业互联网,而智慧物流市场是最典型的产业互联网。
在2018年年中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,菜鸟网络总裁万霖宣布,菜鸟All In新物流赛道。在菜鸟看来, “新物流不仅仅是新零售物流”,新物流应该包括IoT(物联网)技术、新零售物流与全球化网络三部分,引领全行业转型升级。新物流离不开智能化,这也是大众更经常提到的所谓“智慧物流”。众多物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个性化服务是新物流的核心,而技术则是其关键驱动力。
为什么菜鸟这么看重智慧物流这个大方向?
首要原因在于当前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伴随而来的机遇。
着眼全球,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,但国家的需求密度分布、人口分布差异导致了物流格局的不同。实际上,中国物流大而不强,其物流成本占到整个GDP的15%(发达国家仅占10%);符合现代物流要求仓储标准只占12%;由于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,导致包裹单价逐年下降;全国2000多万台货车的空驶率加重了环境污染;员工留存率低,导致快递服务质量参差不齐;物流企业没有数据互联,形成信息孤岛。这些都是物流行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,也是智慧物流的机会所在。
谷雪梅表示,物流场景足够大、足够落后,比较传统,同时又能跟阿里的电商场景天然对接。市场上很多公司还在寻找场景,才能基于场景对架构、技术和算法进行优化,而菜鸟刚好有这个场景、刚好需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优化,因而重点布局智慧物流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另外,智慧物流市场是最典型的将传统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,人力资源短缺是当前传统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。货车司机也好,物流仓库内的工作人员也罢,工作环境不佳,而且做的事情也主要是简单重复的重体力劳动,赚的又少,如今愿意做这些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少。
“这次双十一我们派送了10亿个包裹,包裹数现在每年至少还在以20%以上的增长率增长,以后要是没有人愿意干这些活,那我们怎么把这些包裹送出去?”因此,哪怕是为了把阿里的生意继续做下去,菜鸟也必须要做智慧物流,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考量。与此同时,智慧物流是阿里国际化发展必须奠定的基础设施。
“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不足,我们需要承接的商业目标又非常高,这个巨大的鸿沟要靠技术和设备来弥补,这就是菜鸟为什么做智慧物流的最核心的原因。”
谷雪梅补充道,智慧物流做好了,整个物流行业也会变得更好。对于物流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可以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减少重复劳动,对于物流行业的消费者来说可以更快地收到快递、甚至做到按需配送。“这真的是一个挺基础的事情,不仅接地气,也会有福报。”
菜鸟在智慧物流上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两点:时效更快、成本更低。时效方面,菜鸟的目标是实现中国24小时、全球72小时必达;与此同时,菜鸟还要降低物流行业的损耗成本,目标是将当前物流行业占国民GDP的15%降低到5%。要做到这两点,不进行重构是不可能的。
与早前消费互联网刚刚起步时面临的问题相同,当前传统行业的可用数据也相当匮乏,而数据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大前提。菜鸟首先要通过部署IoT设备实现数字化,才能基于数据将算法铺开,这就使得IoT技术在菜鸟的智慧物流战略中变得异常重要。
阿里最新一季财报显示,阿里2019财年Q2营收851.48亿元,其中菜鸟物流营收达32亿元,新零售背景下,菜鸟的物流搭建体系初见成效。从2013年初创到至今过去五个年头,菜鸟网络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 224个国家,在国内可触达1368万辆物流货车、管理300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,双十一订单从1.67亿到2018年突破10亿,实现了电子订单的在线化,快递当日达和次日达,达成了全球通关一体化的平台。
在2018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,菜鸟继电子面单之后,推出了又一个行业平台级人工智能产品——菜鸟语音助手。它能够在快递员派件过程中自动给消费者打电话,听得懂消费者的话、甚至方言,识别消费者选择的包裹送达地点,并将结果实时反馈到快递员手机端。如此一来,快递员就可以专心派送包裹。现在快递员平均每天要派送150个包裹,很多人来不及打电话,如果全部采用菜鸟语音助手,预计每天可为全国200万快递员节省16万小时的通话时间。
除此之外,菜鸟“未来园区”也重磅亮相,同步向外界公开的还有菜鸟小盒、扫脸开柜、快递塔等一大波“黑科技”。
谷雪梅将菜鸟过去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整个市场环境的加速。“现实迫使我们主动出击,商业需求推着我们往前走。”距离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不过半年,菜鸟推出的未来园区已经有了飞速发展,一方面就是得益于商业需求端的增长。在供给侧,整个IoT产业的繁荣也给智慧物流提供了很大助力,IoT设备成本一旦降下来了,企业就可以瞬间做到大规模扩展。谷雪梅认为时间点已经到了,IoT进入了高速成长期。
借助IoT产业的东风,菜鸟在技术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重要突破。菜鸟将计算机视觉、深度学习等技术成果应用在端计算上,做了很多端侧硬件加速工作,不仅提高了端侧运算的速度,还将成本大幅度降低,这使得菜鸟IoT和智慧物流的速度进一步提升。
除此之外,菜鸟也在思考智慧物流园区的行业标准、技术标准、运营流程标准问题。作为菜鸟的“实验田”,菜鸟无锡园区抗住了天猫双十一的巨大流量,这意味着菜鸟的“平台化+IoT+智慧物流大脑”技术战略通过了实际极端场景的考验,菜鸟的下一步是将自己的经验标准化,然后往更多的物流仓做大规模扩展。谷雪梅表示,2019年会是菜鸟智慧物流高速增长的爆发期。
在无人车、无人机配送等智慧物流创新领域,菜鸟也正在探索新的可能。虽然无人驾驶距离在面向大众的场景中真正实用化还遥遥无期,但在物流仓库这种半封闭、低速且障碍物简单的特定场景中已经可以很好地落地了,菜鸟物流仓内的自动移动机器人(AMR,Automatic Mobile Robot)就是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落地应用案例之一,同时,菜鸟已经推出了两款智能配送机器人——菜鸟小G。第一个是菜鸟小 G2代,主要是在园区范围内配送;第二个是小G Plus,主打开放街道环境的配送,强调性能、展货量和速度。在谷雪梅看来,在物流园区里采用无人车技术在明后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爆发。另外,谷雪梅透露,她非常看好无人机未来的应用,菜鸟已经有专门的实验室在研究无人机技术,但她也表示目前无人机的瓶颈在于国家政策,商业公司无法改变,只能等待。
所谓智慧物流,是综合了IoT、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大规模应用。
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,算法依赖于场景和数据,如果没有数字化,算法也无用武之地。IoT作为数字化利器,与智慧物流的需求完美匹配。物流是典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场景,因此它所涉及的关键节点包括货品、仓储、干线(省级公路)、支线(省内公路)、末端(包括自提柜、驿站)等都需要通过应用IoT技术实现数字化。
菜鸟的IoT战略主要覆盖园区、运输和末端三大场景。谷雪梅表示:IoT能够给物流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变化,它不是一个技术目标,而是实现物流领域数字化的路径。菜鸟希望借助IoT技术实现线下物流要素的数字化、在线化、智能化,最终使更有限的物流资源通过更优的配置达到更好的效果,这是IoT在物流领域的价值所在。
人工智能技术也给物流带来了新的自动化机会,同时,物流的快速发展反过来给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蓝海。在新物流、新电商时代,出现了一些新特点,一是促销多、订单量起伏大;二是发展迅速,扩展性要求高;三是定制化需求多;四是网络结构变化快。柔性自动化应运而生。
柔性自动化可以看作IoT、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的融合,其优点在于扩展性和鲁棒性强、模块化设计便于部署、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配置、便于根据业务变化优化和迭代作业流程,这也是所谓“柔性”相对以往“刚性”自动化的不同之处。菜鸟目前已经将柔性自动化应用到了物流仓储全链路,包括商品入库、拣选区补货、订单拣选、订单打包、包裹预分拨、码垛、接驳\u0026amp;装车、分拨中心、配送站点等环节。
柔性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包括软硬件结合\u0026amp;系统工程、IoT\u0026amp;端计算、机器人技术、大规模多智能体规划和调度技术。其中,设备是基础,而系统工程则致力于保障整个系统的多可用和高稳定,从而使机器取代人工成为可能;IoT技术用于实现各类容器的数字化,比如托盘、拣选车、料箱、货柜等,是应用算法智能调控的前提,只有数字化之后这些容器才能与机器人对接。机器人同样是仓内柔性自动化的重要部分,可以在特定环节替代人工完成一些重复工作,菜鸟网络目前在物流仓内用到的机器人包括自动叉车、拣选AGV、拣选机械臂、自动封箱机、分拨AGV、码垛机器人等。机器人的调度(什么时候去哪个货架取哪些货品等)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全局优化调度算法,这又属于机器智能的范畴,只有当调度算法与机器人很好地协作起来,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仓内柔性自动化解决方案。
谷雪梅表示,从架构上来看,仓库与计算机本质上是非常接近的。因此从工程角度上看,物流仓储的全局调度算法与谷歌的MapReduce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物流场景如此复杂,谷雪梅却认为它的本质无外乎就是两个要素,一个是点(货物),另一个是线(货物的路径),由此可以把物流场景抽象成一个四层模型。
最底层是物理设备,包括传感器、摄像头和边缘设备等,主要用来处理实体货物;往上需要抽象成一层智能体,对异构的物理实体进行转换,使之可以往上继续做同构操作,智能体既包括设备也包括人;再往上一层是操作系统,包括物理设备的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,便于不同智能体之间信息的互传;最上层涉及真正的智能化操作,包括分类、识别、协同和调度算法等。
在物理设备层和算法层,菜鸟持开放态度,设备层开放才能选择到最好、最适合的设备,而算法层开放意味着能够利用海量数据和场景让算法不断迭代、做到最优并使场景得到最大的好处;智能体层必须是统一的、抽象好的,只有这样才能给上面的应用层做输出;在协议层,菜鸟会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商议出合理的标准。除此之外,需要形成数据闭环,将底层设备产生的数据,不断反馈给最上层的算法模型,再根据智能体和物理设备的反馈,对算法模型进行持续的优化迭代,最终才能得到物流行业真正需要、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成果。
如今AI和IoT在多个行业均有落地,菜鸟网络全力投入智慧物流领域,而这也是顺丰、京东等公司的必争之地。
谈到市场竞争,谷雪梅认为物流行业当前仍然是蓝海,因此菜鸟不会特别关注其他公司在做什么。“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,内部的场景已经大到技术团队捉襟见肘了。我们得先低头干活,把这些事情做起来。但是抬头看天的时候,也不用看竞争对手。菜鸟也好,或者整个阿里也好,更多的是一个生态导向的公司。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营造生态,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,让更多的玩家参与进来,形成行业标准,然后在一起玩儿。这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,至少菜鸟不这么想问题。”
对于自己所憧憬的未来物流的样子,谷雪梅分别从消费者角度和从业者角度给出了回答。从中,我们得以一窥阿里在智慧物流的野心。
“站在消费者角度,未来的智慧物流应该要能够做到按需送达。虽然实现中国24小时、全球72小时必达是我们的愿景,但按需送达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。
作为行业从业者来说,其实2C的物流,比如四通一达、顺丰等,占整个物流市场不超过10%,剩下大部分都是B2B的。比如运送煤炭,这是真正的物流。我们起名叫菜鸟是很合适的,在B2B的物流市场里面,我们就是个菜鸟。我们能看到,他们其实有极大的变革颠覆的意愿,太累、收入太低,而且随着愿意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,行业前景也不是那么美妙。但是市场需求极大,这中间存在非常大的鸿沟。我们首先争取把2C的物流做得更好一些,同时也会在2B物流进行布局。但我们首先会从自己比较擅长的、跟消费者物流更接近的商品入手,比如快消行业的货运,而不是钢材。未来菜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
谷雪梅,菜鸟网络CTO,技术产品负责人。硕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。她先后担任过阿里巴巴集团搜索事业部负责人、阿里妈妈技术产品负责人。在加入阿里之前,谷女士在搜索基础设施和知识图表方面为Google公司工作了10年,任职Google北京首席执行官3年。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平台、搜索推荐及广告、知识图谱等方面有多年的开发和管理经验。
转载地址:http://mfzxx.baihongyu.com/